继9月中旬特斯拉通过8000元人民币保险优惠暗中降价促销后,10月份特斯拉的降价模式彻底“曝光”。
10月24日,特斯拉旗下的两款人气机型Model Y和Model 3全系机型进行了官方降价。 降价区间在1.4万元至3.7万元之间,降价幅度在5%左右。
生产能力提高,待售模式改变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公司的车得到了消费者的热情支持,销量与产量基本持平。
以2021年全年情况为例,特斯拉年产汽车93.04万辆左右,交货量达到93.62万辆,交货总量同比增长87.4%。 特斯拉之所以制约销量突破百万销量大关,并不是因为终端需求不足,而是因为当时产能只有100万台出头的水平。 (加州工厂产能为55万辆/年左右,上海工厂产能为50万辆/年左右。
因为从当初三个多月的提升周期没有任何区别的产销差,以及极强的库存消化能力来看,全力扩大生产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大力推进产能的结果,是特斯拉世界四大工厂产能的迅速扩大。
其中上海工厂产能已经达到75万辆,比此前上涨50%,加州工厂产能达到65万辆,涨幅达到18%,新工厂柏林工厂和德克萨斯州工厂也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开始量产,暂时分别每周100万辆即达到5万辆-1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水平,整体目前产能已经超过150万辆,未来最终产能将超过200万辆
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带来了积压订单的迅速处理和交货时间的迅速降低。
最明显的是特斯拉的生产台数差距开始拉大。 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的生产台数为93万台,销量为91.25万台,生产台数之差为1.75万台。 三个季度更是达到2.2万辆,特斯拉的差距是历年的高水平之一。
与去年销量仍超过产量的结果相比,产能提升成效显著,乘车周期也降至1-2个月。 (目前,模型的预计到期日为1-4周,模型3的预计到期日为4-8周)。
产销量差距的提升还是在特斯拉所有计划产能尚未完全落地的情况下就已经凸显出来,如果后续产能继续加大,特斯拉将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销量压力,后续销量迅速重振使得明年特斯拉有新车种上市,或将有所作为
其实,总体来看,特斯拉在这一点上的选择可以说与我国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有很大不同。 无论是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汽车制造商,还是尼奥理想任意风等造车新势力,都决定在2022年大规模推出新车种。 如吉利推出的星越l雷神版插电式电动汽车长城主打的摩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尼奥三款车型,理想状态
新机型的推出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体销量的提升,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能让消费者有更丰富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销量分流。 另一方面,在新机型尚未上市的特斯拉,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不仅是旧机型自身的热度,还有降价促销。
其他车有很大概率跟随
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最重要的原材料锂为例,锂盐价格今年整体呈现马不停蹄的上涨趋势。
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年初29万元/吨上涨至三季度末52.5万元/吨,涨幅达81%,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由年初23万元/吨上涨至三季度末50.5万元/吨,涨幅为120
结果表明,终端车企业上半年通过产品提价化解了成本压力。
仅上半年比亚迪就两次提价( 1月提价1000元至7000元,3月再次提价3000元至6000元左右),广汽和大众也在年初提价操作) EanLX提价4000元,ID系列提价5400元),在造车新势力中处于下风最低调配车型的提价幅度在8000元至9000元之间的特斯拉自身也在上半年进行了提价( 3月Model 3为1.4万元,Model Y为1.5万元至3万元,6月Model Y为1.9万元)。
另外,从特斯拉前三季度业绩水平来看,特斯拉核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33亿美元,环比分别为103.5%和45.7%,现金和有价证券为211亿美元,汽车毛利率也达到27.9%,依然是新能源车企中
所以对特斯拉自己来说降价改变市场,特别是在已经多次涨价之后,他有了这个底价。
从其他新能源车企业来看,从此前特斯拉的降价周期来看,后续新能源车企业确实存在跟随现象。 和去年7月特斯拉的降价一样,比亚迪汉普顿的标准续航里程大幅降价。 今年年初大型车企的全面提价也得益于去年底特斯拉的率先提价。
所以,即便谷底不如特斯拉,考虑到今年第四季度将是明年第一季度的需求爆发阶段,各大车企新能源车企也将大概率跟随。
此外,本轮特斯拉降价几乎抵消了今年的所有涨价幅度。 其他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也大概率跟随,幅度也有可能参考今年各自的涨价幅度。
第四季度需求抢占最终爆发阶段的市场
另外,除了以上理由外,还因为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
无论是新能源车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很可能在第四季度选择促销和购车以获得最终补贴,这也可能超过明年第一季度的大量需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