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粮食机械产品安全,农业机械设备发展前景怎么样?
农业机械的发现前景还是比较好的。我正是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好多年了!
我国农业机械化以第一台拖拉机的生产正是开启,成长的道路上历经艰辛。因为特殊的情况,农业机械刚开始的几十年始终发展缓慢,与其它机械的高端程度有很大距离!
在2004年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实施了补贴政策以后,农业机械得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现在称之为农机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农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同时市场的农机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大大推进了我国的农机现代化进程。但这些也带来一些问题,农机企业太多,良莠不齐,做出的产品质量也好坏不等,只能说是可以基本满足农业收获的需求。
农业机械的增多是量的改变,事物的发展慢慢就会转向质的提升。进入2015年以后,农机市场慢慢由需求大于供济的市场转向供需平衡市场,农机需求量基本是新旧更换阶段,市场的改变,农机企业也经历了一次大的优胜劣汰环节,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被淘汰,剩余的企业基本是有实力的企业,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也在努力自救,对自己的产品不断升级,以满足新时代农机手对高端农机的向往。据统计,我国本土企业的销售量是超过外资在华农机企业,但整体利润却不及他们,原因就是外资企业做的高端农机,利润更大。
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农机企业必然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相对于外资企业,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我国的农机企业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农业生产变成国企?
在40多年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是以村,社(队)为集体,然后统一组织生产的单位,虽然没有国企高大上,但好歹也是属于公家单位的性质。 然而,却导致农民,连饭都吃不饱的局面。所以被迫改变农业生产形式,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也就是说粮食生产,从此变成了“私企”。
说到农业生产,它和工厂车间的生产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东西不太好量化,也不太好制定标准,进行的生产管理。而且在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态度,方法等。这是集体所有制下搞不好的原因。那么国企能搞好农业生产吗?
我认为肯定能。可能大多数人会持怀疑的态度,因为像我们的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许多大型国企,都亏钱,而且还亏出了天文数字。而事实上,造成这些亏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国企,而是国企里的管理者,他们的心思可能都没有想让企业赚钱,再加上他们的各种体制。如果把这些亏损的国有企业,变成私人企业,不出一年百分之一百盈利。不过,现在真的很难找出,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管理者了,想想可能只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有这样的人,因为那时候的国营企业,可没有什么亏损出现。
如果把农业生产变成国企,如果还是沿用现在这帮国企管理者,或者说还是选用跟这帮人,一样品性的人。那农业生产肯定也搞不好。但是如果把管理者换成,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那样的国企管理者来管理,恐怕让农业生产变成国企,并将它做好,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粮食的价格会不会降低,恐怕下降的空间应该不会很大。一是,因为粮食的生产成本就摆在那里,二是,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也摆在那里。价格这个东西,可能还是要遵循市场价格的规律吧。
建筑机械设备折旧率是多少?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19条.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资产的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4)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一、通用设备部分 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 10━14年 2.动力设备 11━18年 3.传导设备 15━28年 4.动输设备 8━14年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8━12年 电子计算机 4━10年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7━12年 6. 工业窑炉 7━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 9━14年 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设备工具 18━22年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器 5━8年 二、专用设备部分 折旧年限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 9━15年 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发电及供热设备 12━20年 输电线路 30━35年 配电线路 14━16年 变电配电设备 18━22年 核能发电设备 20━25年 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 8━12年 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 8━14年 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 7━14年 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 5━10年 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 6━12年 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 8━14年 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 7━15年 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 15━22年 19.核工业专用设备 20━25年 20.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自来水 15━25年 燃气 16━25年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 折旧年限 21.房屋 生产用房 30━40年 受腐蚀生产用房 20━25年 受强腐蚀生产用房 10━15年 非生产用房 35━45年 简易房 8━10年 22.建筑物 水电站大坝 45━55年 其他建筑物 15━25年 商业流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一、通用设备分类 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 10━14年 2.动力设备 11━18年 3.传导设备 15━28年 4.动输设备 8━14年 5.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 8━12年 电子计算机 4━10年 空调器、空气压缩机、电气设备 10━15年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7━12年 传真机、电传机、移动无线电话5━10年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等5━8年 音响、录(摄)像机 10━15年 二、专用设备分类 折旧年限 1.营业柜台、货架 3━6年 2.加工设备 10━15年 3.油池、油罐 4━14年 4.制冷设备 10━15年 5.粮油原料整理筛选设备 6━10年 6.小火车 6━12年 7.烘干设备 6━10年 8.酱油、醋、酱、腌菜腐蚀性严重的 设备和废旧物资加工设备 4━8年 9.库(厂)内铁路专用线 10━14年 10.地磅 7━12年 11.吊动机械设备 8━14年 12.消防安全设备 4━8年 13.其他经营用设备及器具 15━20年 三、房屋、建筑物分类 折旧年限 1.经营用房、仓库 钢结构 35━45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 30━35年 钢筋混凝土砖结构 25━30年 砖木结构 20━30年 危险物品专用仓库20━25年 2.简易房 8━10年 围墙 4━8年 烘干塔 12━17年 地坪、晒场、晒台、货场 5━10年 3.其他建筑物 10━20年一、各类建筑物经济耐用年限: 1、钢结构:生产用房7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50年,非生产用房80年; 2、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生产用房5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5年,非生产用房60年; 3、砖混结构一等:生产用房4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0年,非生产用房50年; 4、砖混结构二等:生产用房4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0年,非生产用房50年; 5、砖木结构一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6、砖木结构二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7、砖木结构三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8、简易结构:10年。 二、残值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50; 2、砖混结构一等:2%; 3、砖混结构二等:2%; 4、砖木结构一等:6%; 5、砖木结构二等:4%; 6、砖木结构三等:3%;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未来之路怎么走?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问题。未来3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农”是短板;未来18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三农”也是短板。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成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三农”问题拿出来,统筹各方面力量进行集中攻关,需要一个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于是提上十九大日程。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随经济发展过度向城市集中,而相应的体制机制又不利于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导致农村长期处于“失血”状态。事实上,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城市与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现代化不能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发展。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首先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藩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次会议提出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在推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要素流通、城乡互补等方面作了部署,将推动我国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构建是保障。本次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而“确保农民受益”的提法更是让农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要做强农业,就必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质量兴农。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会议提出“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与此前的“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等表述相比有明显变化,反映出农村工作的政策导向开始从照顾农村、帮扶农民转变为放开对农民的束缚,放手让农民去大胆闯、大胆试。此外,会议还做出了开拓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安排,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农村不是简单地提供农产品,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应做到“三个绿色”: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引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本次会议还进一步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这为农村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如何制造粮食机械产品安全】和【农业机械设备发展前景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