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用什么机械制造最好,商丘有什么机械产业?
商丘以前有商丘市车辆厂,金秋客车厂,扬子客车组装厂,农业机械厂,柴油机厂,车床厂,机引农具厂,粮油机械厂,印刷机械厂,拖拉机配件厂,汽车大修理厂,铸造厂,标准件厂等。现在它们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倒闭了,商丘这里没有重工业的沃土
什么样的农机更适合农村农民使用?
什么样的农机更适合我国的农村使用?这需要看是什么地区、种植什么作物、常年作业面积多大以及自身的资金水平等来综合判断。
以黑龙江农垦的稻作区为例,80-100马力的四驱大马力拖拉机有着较高的保有量,价格十万左右的小型水稻收割机保有量也比较大,价格从几千直至十几万的普通乘坐式插秧机和进口的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保有量也比较大,基本上实现了100%机械化移栽。为什么黑龙江农垦的稻作区会有这么大的农机马力储备?这样的马力储备放在多山的南方适合吗?或者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在人均耕地保有率较低的华北或者南方地区适合吗?明显的不适合。为什么黑龙江农垦的稻作区会有这么大的机械马力储备?会有这么配套的农机具购买力呢?
首先,耕地面积较大。黑龙江农垦与我国的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耕地数量较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却比较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垦职工从大锅饭向家庭农场的转变。一个农场拥有几十万亩的稻田,但是种植户却只有1-2千户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每户的稻田种植面积会达到百亩以上。以我工作的农场为例,稻田面积接近60万亩,种植户却只有不到2000户,折合每户稻田面积在300亩左右。如果没有完善的机械马力储备,没有充足的作业马力支持,或者机械配套不到位的话,很难在整地、移栽、收获这几个种植关键期完成相应的农时管理工作。比如说2002年的秋天,就因为收割机数量不足,造成大面积水稻在雪前未完成收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次,为了减少种植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也需要有一定的马力储备。最初始开发水稻种植的阶段,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黑龙江农垦的稻作区的马力储备也比较低,一个农场都没有几台大型收割机和拖拉机,这也导致开发水稻的前期在作业标准、作业效率方面非常的低。所以,在逐步的推广机械化作业。以水稻移栽为例,如果以传统的人工移栽相比,每亩移栽的人工成本在200元以上,每人每天最多移栽1.5亩。但是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乘坐式插秧机呢?插秧机大概8000元,可以使用大概7-10年的时间,折合每年成本不到1000元。每天作业面积大概在30亩左右,需要的人工大概在2400元/天左右,这么算一下折合每亩的作业成本大概在100元左右,成本降低了、作业效率却提高了。
还有一点农业发展的趋势要求农民有一定的马力储备。在以前,黑龙江农垦的稻作区收割机保有量也很低,主要以有限的几台大马力收割机为主。一般情况下,水稻收割的作业费做60-80元/亩,秋涝或者倒伏的话可能会高达100-150元/亩。我们按300亩地计算,正常年头需要付出的收割费大概在2万元/年左右。而一台小型的国产水稻收割机补贴后的价格大概在10-12万元左右,收割自己的耕地5年的时间就能回本。如果能去外面接点活的话,3年左右就能回本了。这种情况下,必然会鼓励稻农自己投资购买收割机等农机具。而且,这也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更完善的机械储备、更完善的机械配套,来支持大农业、大机械化的发展。
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植结构、不同的耕地保有量和种植收益,都会影响到农民对农机的选择,也会对农机对当地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现在你还能知道农村干农活用的工具有哪些?
第1种:风车
是每个种水稻的农村人家都有的用具,主要作用就是将灰尘和空的不饱满的稻谷吹掉,留下饱满的稻谷。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把稻子装进上面的斗里,下面放过箩筐装漏下来的好稻谷,转动风车叶子就可以了。
第2种:犁头
犁在我们这里是一种耕土翻地的工具,一般是由木匠师傅做个木头的架子,镇上逢圩赶集买个铁犁头就可以了,不过要配合牛才能使用,以前没牛的艰苦时期人也有拉犁的。
犁
第13种:耙
耙是和犁头配合使用的农具,犁完田后再用耙把地耙平耙碎,一般我们村里是种水稻的田犁完了后才会耙,其他的不会。犁和耙现在很多地方都用机器替代了,老黄牛也不用耕地了,但是我们南方山地丘陵梯田多,没法使用大机械进行现代化农业。
第12种:喷雾器
农村人对这个应该都非常熟悉,小时候看到大人撒药就很想玩这个。它就是一般喷洒农药的时候为了喷洒均匀用这个农具,使用时上下摇动有点像老水井。
第11种:大板车
以前用来拉稻子大米或者木材等都会用到大板车,两个轮子前面一个人拉还有控制方向,后面的人推还有需要刹车就踩上去。
第10种:锄头
锄头这个应该全国人民都认识,各种电视剧电影都会出现一些,就是用来挖地且使用率最高的农具。
第9种:扁担箩筐
箩筐就是用来装稻子、花生等农作物,扁担就是挑粪箕挑箩筐,很多朋友在电视剧也看过的。
第8种:粪箕
粪箕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牛栏里面每年都有大粪能用这种筐来装,后来就叫粪箕了,在农村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农具,割鱼草、装菜等都会用它哦!
第7种:筛子
竹子做的筛子是圆形的,有漏孔,主要是使小颗粒通过孔掉出去。
第6种:斗笠
斗笠是下雨天农民必备的防雨用具,戴着头上才能解放双手在下雨天干活啊,是由竹子和粽叶制成的。
第5种:打谷机
打谷机就是将稻子从禾苗上分离出来的大型农具,这在农村相对于其他农具是大型的哦!以前是用踩的,现在很多农民买了电机烧油省力多了。
第4种:木脚盆
这是农村妇女在家里井边洗衣服的用具,在我家也会用来沉淀地瓜粉。不是真的用来洗脚的哦朋友们。
第3种:杆秤
以前农村人上街逢圩卖农产品都会拿杆秤,用秤砣称,现在很多电子秤慢慢取代了杆秤,不过农村人上街卖东西还是拿杆
杆秤称孩子体重
第2种:蓑衣
蓑衣是搭配斗笠使用的农具,意识用来防雨的,一个用来遮头,一个用来遮全身,不过蓑衣很少见了,而且它很重。
第1种:石磨
石磨我爷爷用来做豆腐,以前幺妹爸妈打米浆做烫皮都是老妈一勺一勺加入米,老爸一个人推磨,现在他们老了推不动了。
推磨
锄头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
锄头是省力杠杆。锄头是一种双杠杆原理的工具。锄头的锄刃具有将力平衡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小力所产生的摩擦,并转化为更大的力,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除了锄头,许多其他工具和机械都运用了杠杆原理,以实现减小力或增大力的效果。例如各种起重机械、梯子、桥梁和汽车等都是基于杠杆原理设计的。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力学问题,理解杠杆原理是很有用的。
关于【农具用什么机械制造最好】和【商丘有什么机械产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