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视野观察
最近一段时间,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投资混乱期。 投资股票的收益波动很大,投资基金的操作是个大问题。 好在近期各基金公司纷纷开始自购,面对基金自购的大潮。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大规模的自购到底该怎么办呢?
基金的购买大潮袭来了吗?
Choice数据显示,仅10月17日-10月21日一周,包括瑞达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在内的27家机构发布自购公告,总金额达17.74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Choice数据,除报纸披露的自购外,年内共有100家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发布自购临时公告,净买入额达到48.57亿元。 其中,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额14.92亿元,占30.71%; 其次是混合基金,申购金额14.48亿元,占29.82%。
证券时报统计显示,对比基金经理净自购率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走势,2012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基金在发行趋冷净自购率较高的情况下,往往伴随着a股市场的阶段性低位。 例如,在2015年下半年股市调整后自购2018年年中自购2020年初自购热潮2022年一季度高净值自购率后,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很快触底,迎来良好的长期利好效应。
如今,又遭遇基金自购潮,在各大基金大规模自购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该怎么办?
自购潮下的特殊亮点
面对基金自购的热潮,很多人相信除了趋势分析判断是一个难点外,操作手法也很难选择,但近期的报告出炉,为当前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日前,天弘基金与阿里理财智库联合发布《指数基金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 我们正在仔细研究这份报告。 其中的几个重点很有趣,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首先,年龄越大,投资收益反而越好吗? 报告显示,在持有期限方面,80后为持仓最长者,平均持有时间为342天,00后为持仓最短者,持有时间为122天。 在收益水平方面,年龄越大的投资者平均收益率越高,60分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49%,而90后仅为2.39%。 这些背景其实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不同,年纪越大的投资者实际上投资经验越丰富,在大跌时越容易买入,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越是年轻的投资者,实际上越容易在暴涨时买入,在下跌时卖出。
其次,一直说是长期投资,多久是长期的? 相信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巴菲特这几十年来一直采用价值投资的理念。 价值投资的关键是长期投资。 这也是很多机构和专家反复说长期投资,到底有多少是长期投资呢? 报告显示,长期概念与行情密切相关,行情好的时候持有2年,行情不好的时候持有3-5年,把握一个经济周期内的较长时间。 截至2022年8月底,之前购买并持有3-5年的用户平均收益率达到17.6%,正收益率概率达到80.3%。 所以,长期投资并不是准确的数据,而是与行情密切相关的,而且这种投资有时间限制,持有时间并不是无限期的。
第三,牛人操作有哪些特点? 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市场,都有这样的人。 他们看起来和普通的散户差不多,但往往拥有战胜大盘甚至远远超过大盘的利润,所以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牛散或牛人。 这些牛有什么样的投资操作特征呢? 据统计,牛人的平均持有时间为345天,而其他用户的平均持有时间为138天,牛人的持有时间明显较长。 牛人的交易行为表明持有时间更长,操作更灵活,价格上涨和下跌更少,这三者是牛人赚钱的秘诀。 另外,牛人在每个投资周期,平均买入次数为30次,平均买入次数为4次,其他用户平均买入次数为15次,平均买入次数为3次,使得牛人的操作更加灵活,往往会根据市场行情减仓。
其实,这是牛人最大的优势。 每个牛人都有自己的游戏。 在本报告前后,天弘基金开始了#天弘指数体验官#活动。 通过参观这些牛人的游戏,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逻辑。
大规模的自购让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禁止基金投资的误区:报告明确表示,绝不允许涨跌频繁操作切肉早盈单一持仓。 其实,分析这五句话,大家都可以看出,追涨杀跌是市场最大的错误,一旦追涨杀跌,标的降幅容易明显,但没有足够的利润。 频繁操作的话,即使反复跳远,把钱都付了手续费,钱也赚不了多少。 但是,深切肉和过早切肉其实必须一起看。 我们一直说投资者有自己的涨停板和涨停板,到了涨停板就割肉,到了涨停板就清仓,容易导致投资失误。 结果,过深的切肉损失惨重,过早的停止点会导致大腿肿胀。 最后,岗位单一,其实很好理解。 请不要把鸡蛋放在篮子里。 不这样做的话,赚钱非常容易产生问题。
一是至少长期持有3年的关键是瞄准目标。 如果指数基金展望未来,选择长期持有是最好的方法,但前提是不能找准方向而误判。 所有投资的基金都需要仔细考虑。
二是交叉购买。 什么是交叉销售? 这是选择多样化的投资,而不是只买一只基金。 交叉购买多种基金组合,实际上可以有效分散风险,降低单只基金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但是,这些建议恰恰就像武功心法一样,需要在真正审查时加以运用。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请实际阅读一下这份报告。 在大规模自购热潮真正到来的时候,尽早学好招式方法,找到目标,抓住机会,可能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每天一句话
盯着路,不要看墙壁。 管理公司就像在开车,越看墙壁越碰撞。 你必须凝视的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想避免的。 —— 《创业维艰》
江汉视野观察
科技知识
瀚海观察
发表评论